盘点落马官员荒唐事:一次喝掉30万 能喝才能当“大官” 中国新闻(原创)来源:央视网 2017年09月01日 17:09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: 央视网消息:近日,欧博allbet贵州省委办公厅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贵州省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》。规定明确:自2017年9月1日起,全省范围内的公务活动,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,一律不得饮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任何酒类,包括私人自带的酒类。全省范围内的公务活动,一律禁止公款赠送任何酒类。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日午间,一律不准饮酒。此外,重大外事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,确需提供酒类和饮酒的,须按一事一购买、一事一审批的原则,由承办单位报分管该单位或该项工作的负责同志审批,同时报同级纪委备案。 在贵州之前,浙江、黑龙江、吉林、安徽、新疆、湖南等多地均已出台禁酒规定。 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开始,到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中明确规定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酒水,再到各地不断出台“禁酒令”。“禁酒令”的严格程度也一再升级:从工作日午餐不得饮酒,到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日午间,一律不准饮酒;从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高档酒水,到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;此外,安徽、湖南更是将酒精饮料也列入被禁行列。 “禁酒令”一出,公务接待中饮酒现象虽然比以前大大减少,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官员戒不掉酒瘾,顶风违纪。 不断升级的“禁酒令”要应对的,正是那些本身也在升级的官场饮酒乱象。 不喝不够意思:“酒杯一响,黄金万两”、“升职要考核酒量” “也应该说一开始对这种豪华的东西,我们也是很反感的。酒我也是不喜欢的,过年我在家一滴酒都不喝,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了,甚至我请人的时候我不喝酒好像我不热情,然后他请我吃的时候,我不喝酒好像不够意思。”江苏省委原常委、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如是说。 杨卫泽曾被看做是江苏政界的“明星官员”,36岁任厅级干部,44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委党委常委。 一个“不够意思”,欧博百家乐让他的仕途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,从接受企业老板安排的饭局,到收受小礼物,再到逢年过节收受红包,再演变成大笔金额的权钱交易......酒杯一响,不仅收获了黄金万两,更让他一步步走向犯罪。最终,杨卫泽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,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。 “能喝八两喝一斤,这样的同志可放心;能喝一斤喝八两,这样的同志要培养;能喝白酒喝啤酒,这样的同志不能留;能喝啤酒喝饮料,这样的同志没人要。”这读起来像个顺口溜,实为某类官场的真实写照。 当“不喝不够意思”成为官员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、“能喝多少”成为选人用人的考核标准,畸形的官场文化让更多的官员走向了堕落的深渊。 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,并处罚金50万元的陕西渭南市原副市长袁军晓就是“靠喝酒升官”的典型案例。据《廉政瞭望》此前报道,袁军晓不仅爱去饭局,更喜欢在饭局上展现自己的特殊“才能”。这个特殊的“才能”就是喝酒海量。早在秦川机床厂磨研所担任设计员时,袁军晓的海量已远近闻名。利用这一特点,袁有意识地找领导喝酒。酒桌之上,称兄道弟,“袁的人脉迅速铺开”。与磨研所领导交好几年后,袁军晓迎来升迁机会,在26岁时就担任主任设计师。2001年底,袁军晓更是如愿步入仕途,出任宝鸡市经贸委常务副主任,并于4年后任宝鸡市国资委主任。 喝要喝出档次:普通茅台不入口、经典拉菲随意尝 能让官员们觉得不喝“不够意思”的酒,自然也不能“差点意思”。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《不守规矩 何谈高雅》一文中提到:“有的贪官,被抓前还在会所消费,品尝所谓“经典拉菲”;有的贪官,把喝年份茅台视为高雅,一次竟喝掉30万元。” 中纪委网站更是发文痛斥官员享乐奢靡:“有些领导干部喝高档酒、年份酒,把“拉菲”的牌子都快喝倒了”。 近些年,倒在高档酒上的官员并不在少数,对于不少贪官而言,高档酒被视为身份的象征,只有喝出档次,才能倍有面子。 曾滴酒不沾的杨卫泽逐渐发展成“就喜欢喝茅台,最好是年份茅台”。 今年4月,贵州省纪委通报了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。其中,毕节市委原常委、市政府原副市长罗建强自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9月,曾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,并收受2瓶茅台年份酒、24瓶国宴茅台酒。在贵州省纪委公开通报的一个月后,罗建强因严重违纪被双开。 将“喝出档次”做到极致的还要数天津市委委员、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建津。在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受审查前,张建津常常以商务接待为名,频繁出入高档酒楼,组织和接受公款宴请,每餐茅台、五粮液、特供保健酒必上,而且一般茅台酒不入口,要喝就喝15年、30年的年份茅台酒。 2013年,一私企老板为张建津庆祝生日,张建津看到他带来的是普通茅台,便不屑一顾地当众要求改用其他人带来的15年年份茅台。这位曾被张建津弄得颜面扫地的某老板再次与其吃喝时,便主动带来30年年份茅台“一雪前耻”。 为喝费尽心思:矿泉水瓶装、后备箱里藏、高档酒换上马甲又登场 张建津“用矿泉水瓶装茅台”的违纪细节曾多次被报道,在反腐专题片《永远在路上》中,他现身说法:“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,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,所以把那个茅台酒就倒在矿泉水里边,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。” 在张建津的周围,常年有一批利益关联的私企老板,为了迎合张建津喝酒的爱好,他们车的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、各种酒,其中不乏15年、30年的年份茅台。 张建津为喝酒挖空心思,私企老板为献酒准备许久,而商家为卖酒也是歪招不断。 2015年,有记者曾赴多地进行调查发现,沉寂一段时间的高档酒打着“特供”、“定制”、“专版”旗号再次升温。在某烟酒商店的展柜里,记者看到一种标有某国家机关专用字样的茅台酒。店老板说,酒是茅台酒厂原厂生产,是专供酒、内部酒;贵州金沙集团推出的“摘要”酒、“题跋”酒,很受一些公职人员、企业老板关注。一位销售经理表示,“摘要”酒650毫升规格一瓶,卖1800元,上市第一年就卖了5000万元。 饮酒乱象令人深思:管住贪欲,别让酒桌成腐败的中介 作为无视党纪党规、变换花样搞“四风”典型的张建津反思自己时曾这样说过:“导致我今天犯罪,我觉得也是跟他们这种交往中从吃喝开始而导致的。这么多年的一起吃喝当中,认为这都是哥们儿,是朋友,所以对他们就不再设防了,所以我说最后由设防变成一种撤防。” 《人民日报》曾发表评论称,干部腐败的原因,归根到底只有一个,没管住自己的贪欲。纪律和规矩这根弦一旦在酒桌上松下来,觥筹交错之间贪欲就会随之滋长,进而打出各种擦边球,甚至铤而走险。小小一个酒桌就这样成了腐败行为的中介。干部一旦信奉了庸俗的官场哲学,把酒席当成谋取利益的敲门砖,把饭局设计成扩展人脉的渠道,能忍住不伸手的人实在不多。官员干部只有在心里划出一道红线,从严从实要求自己,做到“不该吃的饭不吃,不该喝的酒不喝,不该聚的会不聚”,才能远离贪腐陷阱,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。(文/陈欣) (责任编辑:) |